歷史
藍牙技術最初由易利信創製。 技術始於易利信公司的1994方案,它是研究在行動電話和其他配件間進行低功耗、低成本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。發明者希望為裝置間的通訊創造一組統一規則 (標準化協定),以解決使用者間互不相容的移動電子裝置。1997年前易利信公司此概念接觸了移動裝置製造商,討論其項目合作發展,結果獲得支援。 1998年項目正式啟動。 1999年5 月20日,索尼愛立信、IBM、英特爾、諾基亞及東芝等 業界龍頭創立藍牙特別興趣組(SIG,Special Interest Group),制訂藍芽技術標準。「藍牙」這名稱來自10世紀的丹麥國 王哈拉爾德(Harald Gormsson)的外號。出身海盜家 庭的哈拉爾德統一了北歐四分五裂的國家,成為維京王國的國王,由於他喜歡吃藍莓,牙齒常常染成藍色,而獲得「藍牙」的綽號。用來暗示藍芽是統一通訊協定的通用標準。因為顏色怪異的緣 故。1998 年,易利信公司希望無線通訊技術能統一標準而取名「藍牙」。 1998年時Bluetooth推出0.7版,支援 Baseband 與 LMP(Link Manager Protocol)通訊協定兩部份。1999年推出0.8版,0.9版、1.0 Draft版,1.0a版、1.0B版。1.0 Draft版,完成SDP(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)協定、TCS(Telephony Control Specification)協定。同時,1.0版公布後,開始了大規模宣傳。 2001年的1.1版正式列入IEEE標準,Bluetooth 1.1即為IEEE 802.15.1。同年,SIG成員公司超過2000家。 Bluetooth 2.0將傳輸率提升至2Mbps、3Mbps,遠大於1.x版的1Mbps(實際約723.2kbps)。



